11月26日,“翻译中国与大国形象”翻译专题培训班第二讲特邀北京第二beat365官方网站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颖教授开展主题为“公共政策翻译的动态性-以二十大报告翻译为例”的讲座。
在讲座中,张颖首先运用二十大报告中的时事热词“四个意识”“四风”“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详细的讲解了译者在翻译政治概念时应准确灵活,拉伸有度。其次从中英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角度详细分析了译者在语言转换时容易遇到的问题,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读者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本次学术讲座让大家从翻译的学术上进一步了解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激发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探索的热情与兴趣。
学生感想:
20儿英本一肖金芝
通过讲座的学习,我对党政文献报告的基本概念、翻译的策略和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译者在做政策翻译时需要关注许多点,有些人会把焦点放在处理字、词上,往往忽视句子篇章等层面。中国特色表达不仅是在字词上,在句子结构、语序的顺序、篇章的结构和文体文风上跟欧美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以后的翻译中,注意文本中字词翻译的同事,也需注意句子层面的翻译。此次讲座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类似讲座的学习以及官方网站上专业名词英文表达的积累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此外我还认识到掌握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技巧并不仅仅意味着能多看懂一些字,多听懂一些话,更重要的是,可以与其他文化世界中的人们实现精神和感受上的共振,让自己思想以及视野更加辽阔。
20儿英本一 方轲
通过本次讲座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时事政策的翻译就是更好的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首先,在翻译中常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这便要求译者本身了解政策内容才能准确翻译;其次,根据受众和翻译方式的不同,需要动态翻译适应不同的场景;最后,需结合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语序与并列结构。以上的每一点不仅需要我在课堂上的学习积累,更需要在日常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总结。
20翻译本一 刘蕊
通过本次的讲座,我学习到在翻译公共政策之时,要对政治文本进行内涵阐述,翻译时准确灵活拉伸有度,而不是逐字逐句去翻译。如四个意识并不是简单翻译成“Four senses”而应该翻译成“conscious of the need to maintain political integrity, think in big-picture terms,follow the leadership core, and keep in alignment with the central Party leadership.”翻译时应对每个意识都逐一概念。其次就是意义聚焦和提示说明,如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时可能需要重构句子,比如“异地就医”可能会翻成Remote medical treatment而在二十大报告中翻译的是“medical expense are settled where they are incurred”,这些翻译的方式方法都需要我在后期学习中多加积累。
20外贸本2 张辰昊
在讲座中,张颖教授以二十大报告为例,提到了特色语汇翻译过程中可探索的四种表达形式:数字归纳、隐喻比拟、创新表达和动态差异。并列举在中文可能没有出现,但在英文中需要从不同角度提示说明。例如“五位一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在翻译时不仅仅应翻出字面意思,而是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一些提示,让海外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翻译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造桥匠,为读者更好地以作品为媒介同原作者实现交流而尽力去提供帮助。语言是不同的,但又是相通的。今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打开了关于翻译特色语汇的新思路。
21 外贸本三 许卓
翻译是信息传递,文化传播的载体,更是促进国际交流的纽带。通过讲座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在翻译时政类政策时,结合两种语言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尤为重要。张颖老师在课堂上提到:“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懂得聚焦,把虚化的政策性、概念性的词语和句子要落实,落准。”在中文语境中,我们通常会把历史事件当做一个时间点,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自改革开放以来”等词汇,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对于这些历史事件并不熟悉。因此,我们在中译外的过程中应当标明准确的时间点,这样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障碍,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今天的讲座,让我更加明白了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做好的事。还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中文英文等各个方面的知识。